时间:2022-10-02 06:57:02 | 浏览:552
新集村向日葵园 杨亚军/摄
深秋,穿行于有着“河南美丽乡村”之美誉的平桥区新集村,叠翠流金的美景,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一幅幅乡村画卷渐次展开:街旁溪沟内,清水淙淙,大街小巷干干净净;红砖石瓦、土坯小屋,一栋栋朴拙雅致的农家小院,散落在青山绿水间,勾勒出如画的田园美景。
新集村图书馆 杨亚军/摄
昔日尘土飞扬、垃圾遍地的新集村,如今变成了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的好地方。
新集村的变化只是平桥区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的缩影。到过平桥的人都觉得,在这里的任何一个村庄,人们都那样怡然自乐。
党的十九大以来,平桥区委、区政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一台乡村振兴的大戏正在平桥大地上徐徐拉开帷幕,新时代的平桥人民正在合力奏响一曲华美的乐章。
做好顶层设计
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愿望更加迫切。平桥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产、城、村”统筹发展的三项工程之一来抓,决心还平桥人民一方碧水蓝天,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秀美山川。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平桥区委书记李灵敏提出:要保护好山山水水,美化好村村寨寨,把每一个村庄都建设成为美丽乡村,让大家的生活更有幸福感。
肖店乡文化广场
平桥区先后制定印发了《2018年平桥区美丽乡村战略实施方案》《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平桥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乡村创建专项工作方案》和《平桥区美丽乡村季度考评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强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2亿元,推动农村公路、生态绿化、安全饮水、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文化广场等十多类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陆庙办事处生态茶园 徐其良/摄
保护青山绿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区委书记李灵敏提出:平桥区要以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清运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乡村创建等方面群策群力,久久为功,努力建设“山水如画、乡村如诗、田园如歌”的全域美丽乡村。为此,一系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举措应运而生。
城阳城址保护区小雅村舍 简斐/摄
垃圾治理,市场运营。区、乡两级财政每年投资4200万元,在全市第一家全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清理农村垃圾。由区委农办牵头,各乡镇作为实施主体,通过公开招投标,与4家中标环卫公司签订了服务合同,共配备保洁员2004名,累计投放垃圾桶52463个,投入各类垃圾清运车、道路洗扫车、电动保洁车1026辆,在各乡村开展陈年垃圾清理和卫生保洁。以新集、郝堂等村为试点,建设高标准垃圾分类中心,从源头抓起,开展减量化、分类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农村垃圾。通过整治,全区国省县乡村道两侧、乡镇政府所在地和3600多个村民组的陈年垃圾得到有效清理,基本实现了“三无一规范一眼净”。
乡村公路 米洁/摄
完善机制,科学监管。以乡镇为主体,建立了乡、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及时妥善处理环境卫生问题,引导群众监督环卫保洁工作,增强了卫生文明意识。建成了“互联网+智慧环卫”管理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清运车辆运行情况和环卫队伍保洁效果,进行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污水处理,还原生态。坚持标本兼治、分类推进,依托美丽乡村和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甘岸、长台等重点集镇、沿淮村、中心村和移民安置点,建设完善农村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污水经过治理实现达标排放,浉河、淮河沿线逐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城阳城址保护区护城河 朱磊/摄
厕所革命,提升品质。将“厕所革命”作为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来抓,积极推进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乡村旅游景点、道路沿线和加油站公厕建设,采取“财政奖补一点、乡村配套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清洁家园,文明村院。结合扶贫爱心超市,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文明村院”活动。每月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积分评定、发放积分卡,积分卡用于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积极开展“卫生文明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发了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实现了由“要我干净”到“我要干净”的转变,村庄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丽。
彭家湾乡“好媳妇、好婆婆”表彰大会
打造美丽乡村
绘就全域旅游线路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区委书记李灵敏要求:创新思维,主动融入多种新元素,发展全域美丽乡村,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优化人居环境的基础上,与生态产业、休闲旅游结合起来,打造美丽乡村全域游。
今年以来,平桥区通过召开推进会、观摩会、现场会,组织区四大家领导视察评比等形式,每季度优中选优评出三个美丽乡村建设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掀起了全区美丽乡村建设高潮。通过努力创建,郝堂、佛山、新集等一大批村庄,成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四美乡村”。
胡店乡龙岗村 徐其良/摄
从郝堂古朴的豫南民居到佛山秀美的鱼米茶乡,从奏响千年雅乐的城阳城到“被干净唤醒”的新集村,从尖山红色革命旧址到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从陆庙绿色茶园到潘寨多彩田园……平桥区依托不同的自然风貌、村庄形态和地域特色,绘就了一条条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循环全域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域美丽乡村创建让平桥区处处美丽绽放,亮点频现。
中山铺街景 杨海英/摄
天目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马晓宇/摄
郝堂村荷塘 黄楚安/摄
如今,走进平桥广阔的农村,您会惊喜地发现:连绵的山峦郁郁葱葱,蜿蜒的河流碧波荡漾;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平坦顺畅,道路两旁绿树成行、繁花似锦;豫南风格的传统民居古香古色,一望无垠的多彩田园丰收在望。到处都是山水如画、乡村如诗、田园如歌的美丽画卷。(来源:平桥微宣 作者:唐媛媛 汤操)
长泰区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督查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由区纪委监委和区委组织部组建9个督导组分赴乡镇(场、区、办事处),采取“点”上看、“线”上督、“面”上听等方法,在关键时刻和防疫一线考察识别村(社区)“两委”干部,引导全区广大村(
“现在路通了、灯亮了,我们村的景色也打造的越来越美了,周末来游玩的人多得很。”“村里条件改善了,我儿子也不出去打工了,在家养牛、养鸡、种茯苓,日子越过越好了……”4月26日,走进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雪峰街道金山村,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点赞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34岁的苏晓光是舞阳县保和乡大路李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12月,他退伍后返回家乡,承包土地,建设农场,发动村民自主创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我们引导村民套种小麦和烟叶。”苏晓光告诉记者,大路李村有4个种烟大户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鑫 通讯员 汪星晨记者从信阳市固始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根据国家、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经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报经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决定将封控区、管控区的划定范围予以调整,对防范区解除静态管理,现通告如下
横潭原创,头条首发分享茶事,敬请关注信阳毛尖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小浑淡”的已经记不太清了,反正2010年之前不曾见过,2010年以后,市面上“小浑淡”慢慢多了起来一开始传统信阳毛尖的商家、厂家大多对此嗤之以鼻,多认为这是属于哗众取宠,是对传
▲ 信阳浉河港毛尖茶山。图/图虫·创意-风物君语-毛尖一封信阳人写给全国人民的家书在大别山的怀抱里,有一座并不算知名的小城,却有着“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美誉。在这里,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明明脚下是中原黄土,眼前却演绎着温婉的梦里水乡。她三
信阳毛尖茶,属于是没有经过发酵得绿茶类,产自于河南省,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等优越品质著称。那么,面对市场上价格便宜得信阳毛尖,是否可以喝呢?每日有茶事,杯中看春秋,想了解更多绿茶,红茶,白茶,小青柑,陈皮的选购和
“花梨”一词在清朝和清朝的《西洋朝贡典录》中就有记载。清代大量采用了新品种的花梨木,为了将其与过去的品种区分开来,称为“黄花梨”。 在明清两代鼎盛之时,黄花梨价值连城。据古籍记载,明朝一张黄花梨子的价值是十二两银子,那时候一个丫环的价值,连
今年8月底,海口一村庙的黄花梨八仙桌被盗,八仙桌重达百斤,有上百年历史,价值36万元。一周后,迫于法律和舆论压力,嫌疑人将已经拆分的八仙桌送了回去。后来,警方成功将两名盗窃八仙桌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到案。这起案件一度轰动一时。如今,海口琼山区红
黄花梨还要看它的品质以及它的来源,具体的雕刻程度等综合价值来看,网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话“黄金换木头”,这件事在网上发生过,确实发生过。是在07年的时候,有一家红木公司推出一个活动,你家里面只要有海南黄花梨做的木头,无论是啥,无论做成了什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