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07:51:44 | 浏览:722
各位茶友好,这里是茶在端。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针形烘青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信阳毛尖的历史起源和传说故事吧。
一、历史起源
东周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河南。
当时,茶在河南传播,并在具有生态优势的信阳一带生根发展(今浉河区、平桥区一带)。
唐朝时期,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信阳已成为著名的“淮南茶区”,所产茶叶品质上乘,列为贡品。
唐代,信阳所产的茶为饼茶,这时信阳茶的名字称为大模茶。
唐《食货志》载:“贞元江淮茶为大模”。
到了宋朝,全国有十三个卖茶山场,信阳的光州(潢川)、子安(固始)、商城分别为其中之一。
宋代以后,散茶开始出现,信阳茶又称为“片茶”、“散茶”。
宋《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散茶出淮南归州。”
明代,朱元璋禁制饼茶,散茶代替了饼茶,信阳的散茶又被叫做“芽茶“和“叶茶”。
清朝时,信阳已发展有6个产茶县,即信阳、罗山、光山、固始、商城、潢川(时名光州)。
据考证,“信阳毛尖”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清末民初。
人们把产于信阳的毛尖称为“本山毛尖”或“毛尖”,又根据采制季节、形态等不同特点,叫作针尖、贡针、白毫、跑山尖等等。
民国二年(1913年),当地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已经开始命名为“信阳毛尖”,但这个名字在当时并未大规模传播。
后来,信阳车云茶社派人到名茶产区浙江西湖龙井和安徽六安等地购买茶籽、观摩学习制茶方法。
“信阳毛尖”这一定名字形成与它独特的风格有关,这种风格的形成又与制茶工艺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当时,信阳茶叶炒制的过程是:青叶入生锅→熟锅→初烘→摊晾→复烘→揉拣→再复烘。
在生锅中炒制茶叶时,茶工双手各握一只用竹枝制作的小茶把同时操作,久之十分疲劳,难以长时间坚持。
民国14年(1925年),车云茶社的唐会卿试用“散把”炒茶,茶条满锅散开不成团,茶条也较紧匀,但茶仍欠直,外形不够美观。
第二年,车云茶社茶工吴彦远于试用炒熟锅的大茶把代替小茶把炒“生锅”。
茶工可以两手同握一只大茶把,左右手重力互相交替,减短劳累,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炒出来的效果更好。
这种方法被纷纷效仿,称“握把炒”。
然而,这样炒出的茶叶茶条弯曲欠光润,于是茶工们又设法改进。
后来,吴彦远在用散把炒制过程中,不时用手抓起茶叶,观看炒制程度,同时把结成团块的茶叶撒开、甩出再炒,如此反复,炒出的茶条比较紧、直、色泽也变得鲜绿光润。
人们称之为“理条”,即抓条、甩条。
“理条”使茶叶呈现出现在信阳毛尖细、紧、圆、直的形状特点和品质。
经唐会卿、吴彦远等茶人的一步步改进,信阳毛尖的炒制方法逐步被完善起来,信阳毛尖这一名号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此后,产于董家河“五云山”、浉河港“两潭一寨”、谭家河“一门”(土门)的茶叶被正式定名为信阳毛尖。
二、八大茶社
说起信阳毛尖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当年大名鼎鼎的“八大茶社”。
“八大茶社”指的是清末甘以敬等人兴建的元贞(震雷山)、宏济(车云)、裕申、广益、森森(万寿)、龙潭、广生、博厚等茶社。
当时正值清朝末年,受戊戌变法影响,李家寨人甘以敬与彭清阁、蔡竹贤、陈玉轩、王选青等筹集资金,先后兴建了八大茶社。
他们作为维新变法的支持者,决心大力发展农业,在家乡开垦茶园、种植茶叶,茶叶生产逐渐复苏。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邑人甘以敬与王子漠、彭清阁等人商量种茶,招股集资,在震雷山成立“元贞茶社”。
他们在历史上的老茶区震雷山北麓垦荒30余亩,种茶树3万多窝,这是近代信阳历史上的第一个茶社。
1910年甘以敬又邀陈玉轩、王选青、陈相延等人在骆驼店商讨办茶社事宜,在车云山组建“宏济茶社”。
甘以敬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带买茶籽,还请来六安茶师吴著顺、吴少堂帮助指导种茶制茶。
制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锅分生锅和熟锅两锅进行炒制。
1911年,甘以敬又在柳林甘家冲小孙家冲集股,建立“裕申茶社”。
此外,信阳当地还有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购买茶籽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
回来后,在“瓜片”炒制法的基础上,又把“龙井’的抓条、理条手法融入到信阳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锅用小把炒制为生熟锅均用大帚把炒制。
用这种炒制法制造的茶叶就是当今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雏形。
1913年,宏济茶社试采,因种植的茶树是从杭州龙井购回的茶籽所生,所以茶社为制出的茶起名为“车云龙井”。
“车云龙井”成为信阳茶叶的第一个品牌。
在茶社相继成立,境内茶业透出一片生机之时,传来“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将于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消息。
信阳茶人陈善同在当时的缉私拿统领蔡竹贤的支持下,到各茶社串联,并搜集到了境内著名的车云茶、贡针、白毫、雀舌等11种茶样。
每种约选3斤,用瓶装交信阳地方道署衙门实业厅所属的商会,转交省出口协会。
1915年2月,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由车云山采制的信阳毛尖以其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独树一帜,获得普遍赞赏。
据《信阳工商历史特产资料》记载:“1915年信阳毛尖经该会评判结果,颁给世界茶叶金质奖状与奖章”。
“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
在这一批茶人以及无数后来者的共同努力下,信阳毛尖逐步用上好的品质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世界闻名的绿茶。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信阳毛尖的生产技术日渐完善。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
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
如今,信阳当地的茶人们不仅继承了优良的传统,还将传承百年的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新时代绝不是信阳茶人们所追逐的终点,相信在未来,信阳毛尖一定还会创造新的辉煌。
#河南信阳的信阳毛尖茶在中国属于哪个水平#了解信阳毛尖茶的朋友都知道,市场上的信阳毛尖茶价格有高有低,根据信阳毛尖的品种、品质,价格从五六十元一斤到两三千元一斤都有,好的明前信阳毛尖茶叶,价格甚至要上万元一斤。信阳毛尖茶的价格差距之所以这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的茶叶生产大国,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了茶叶的种植和采摘,现如今国内的茶叶品牌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信阳毛尖作为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我国文化大省河南的著名特产之一,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
信阳毛尖乃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素有细、 圆、光直、香高、味浓、汤色绿、多白毫等特点。绿茶中,信阳毛尖的形态最为优美,条索尖削,细秀匀直,温水冲泡过后,屡屡茶香扑鼻而来,入口甘醇浓郁,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信阳人对毛尖之爱尤甚,待客、送礼都会用
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初年,主要产地在信阳市和新县、商城县及境内大别山一带,品牌多年位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3位,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
河南地处中原,早在秦汉时期,就是我国茶叶向外传播的必经路径。当年,茶叶从四川巴蜀之地,沿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陕西和河南传播,并由此扩散到我国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成为整个南方最著名的特产。如今,河南主要产茶区域集中于信阳市,其茶叶名称为信
信阳毛尖茶,属于是没有经过发酵得绿茶类,产自于河南省,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等优越品质著称。那么,面对市场上价格便宜得信阳毛尖,是否可以喝呢?每日有茶事,杯中看春秋,想了解更多绿茶,红茶,白茶,小青柑,陈皮的选购和
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信阳毛尖,也有很多朋友喝过信阳毛尖,那么对于信阳毛尖最忠实的粉丝来讲,他们应该非常清楚信阳毛尖什么等级应该在什么价格区间属于合理价格,那么对于一些新茶客来讲,到底信阳毛尖价格多少钱一斤
信阳毛尖茶多少钱一斤,信阳毛尖500一斤的咋样?2020年信阳毛尖新茶上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作为喜欢喝信阳毛尖的茶友,自然最关心信阳毛尖的价格问题,下面悦品茗就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每日有茶事,杯中看春秋,悦品茗,越懂品茗,想了解更多绿茶,红
俗话说:“好山孕好水,好水育好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其产地的环境必是一番清雅与幽静。信阳毛尖这个商标在2003年被正式的注册为共同品牌,由信阳市茶叶协会授信信阳市政府委托,成为信阳毛尖的注册人。那么信阳毛尖到底都产于哪些地方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由汉族茶农创制。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茶叶典故
编者按:小小一芽叶,竟然如此之神奇:不仅让人有味蕾上的超级享受,而且能够助力一方百姓脱贫致富,还能够升华一座城市的品牌价值。在第25届信阳茶文化节到来之际,让我们随着本报记者策划采写的《从指尖到舌尖》《从茶叶到茶业》和《从茶乡到茶都》等一组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其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名产区—俗称“五云两潭一寨”信阳市浉河区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连云山、黑龙潭、白龙潭、何家
都匀毛尖属于绿茶,属于中国十大茶叶,具有三绿透黄色的特色;信阳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但都匀毛尖和信阳毛尖的区别有哪些?ROUND 2-- 茶汤、香气香气: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
横潭原创,头条首发分享茶事,敬请关注信阳毛尖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小浑淡”的已经记不太清了,反正2010年之前不曾见过,2010年以后,市面上“小浑淡”慢慢多了起来一开始传统信阳毛尖的商家、厂家大多对此嗤之以鼻,多认为这是属于哗众取宠,是对传
中国四大茶区之一的江北茶区的地形复杂,土壤多数为黄棕壤以及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年降雨量只有700一l000毫米,且分布不匀,茶树经常干旱。不过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因而所产茶叶质量并不次于其他茶区,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从